商榻小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双减”工作背景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满足新时代广大家长对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利用学校资源有效解决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切实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避免监管盲区,减少意外事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做好课后服务作为“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的重要举措,以“学校用心、教师贴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健全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把“减负”和“提质”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学校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扎实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通过组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切实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缓解部分家长接送和照看学生的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三、工作小组
组 长:蒋利民
副组长:薛文东、朱丹霞
组 员:行政及班主任
安全工作:鲁晓杰
校门保安:薛文学、蒋玉荣、张军
四、实施原则
本次课后服务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学校负责,多方参与,愿留尽留”的原则。
1.坚持公益普惠,免费开展服务。免费对有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不再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
2.学校为主实施,家长自愿选择。校内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3.公开服务事项,主动接受监督。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公开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4.发展学生素质,规范服务内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及形式。
五、组织实施
1.服务对象
商榻小学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
2.服务时间
(1)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到17:30
(2)因特殊情况17:30仍不能接回家的学生,学校提供延长看护服务(一般不晚于18:00),有此需求的家长请个别向学校提出申请。
3.服务内容
立足本校实际,围绕帮助学生辅导作业、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我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分时段确定了“三段式”服务模式:“作业时刻+辅导/拓展时刻+自主时刻”,细心安排课后服务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
第一阶段(14:55-15:40):作业时刻
这一时段组织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由学科老师轮流看护,落实好减负增效工作。
第二阶段(15:40-16:30):辅导/拓展时刻
一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式辅导;二对于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充分利用校内陶艺室、茶艺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操场等资源场所,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展相关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阶段(16:30-17:30):自主时刻
这一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后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参与心理小游戏、体育、静心阅读、棋类、师生谈心等宽松温馨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满满关爱。
“三段式”服务模式服务实行弹性制度,家长和孩子们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分段或全程参与。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体补课;严禁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课。
(课后服务课程表详见附件一)
4.服务方式
有校内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平台进行课后服务预约申请,经学校审核后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也可动员社区、志愿者团体等公益组织力量,到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具体活动安排由学校负责。校内课后服务原则上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
5.服务人员
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主,充分发挥学校党政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教职工轮流排班提供服务。确保每天有一位党政班子人员、党员或名优教师带班。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并广泛动员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高校优秀学生、退休教师、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能力。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品德、健康等要严格把关。
(课后服看护值班老师安排表详见附件二)
6.激励机制
学校要积极做好课后服务的组织动员,结合教师的业务专长,合理安排课后服务人员,同时要通过绩效工资分配倾斜保障参与课后服务的在职教职工的劳务所得,并将服务态度、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是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学校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学校要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对学生课后服务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学校开展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每日安排一名领导值班。学校要结合实际,主动承担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健全机制,保障安全
学校在组织、落实课后服务过程中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落实机制,明确学校内部各层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和疫情防控要求,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检査考核制度、疫情防控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机制等,确保放学后看护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用好涉校涉生保险,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学校要将校内课后服务相关政策、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通过家长告知书、校园网、家校联系平台等方式将课后服务的相关事项告知学生和家长。同时,积极倡导家庭课后看护,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提升课后家庭看护、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强化监管,严格考核
学校要按照“一校一案”制定本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表等,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随机调查、网上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开展学生和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持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对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履职考核内容。
相关信息